【我懂,40歲才是憂鬱的一代】
去參加某教師研習活動,
很有感的說「我們這一代才是最憂鬱的一代」。雖然我的工作不是老師,但深深感受為人師表在新舊教材,學生家長世代落差中明顯的無力感。
如果生活是一個圓圈圈,
那麼上一代的人步調大概畫了一個圈,
戰後嬰兒潮世代從貧困跟政治不穩定成長,
曾經有過經濟起飛的機會,
那時候買一棟房,不難,結婚,不難,
忙著賺錢養家,對生活享受不敢多想。
這一代的青壯年,大概多畫了幾個圈,
順著長輩的願望,填了大學的志願,
懵懂的長大,拼命的考試,也很想聽話,
但錯過經濟起飛期,掉進了物價上漲的陷阱,
日子過得去,卻好不起來,
生活充滿各種焦躁情緒,一秒就可以憂鬱,
對於未來太多不肯定,也悲觀到不行。
下一代的年輕人,腦袋的圈停不下來,
網路改變了溝通,手機取代了一切,
未來沒有任何法則,卻要去思考太多不可能,
迷惘是通病,沒有人能找到出路,
看似世界就踩在腳下,卻更少了冒險的勇氣。
身為夾層世代,最難的就是找回開始的初心,
為什麼來到世界,為什麼而活。
我說,人生就是一段旅程,
有的人得過且過,有的人精彩絕倫,
就待看每個人要的是什麼,
無論什麼世代,關鍵都是心態,
心態對了,眼前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,
若只想比拼輸贏,最終會困在人生的棋局。
最終,有人說羨慕我是旅行作家。
我說「旅行」跟「作家」可以拆開來。
「旅行」是我的嚮往,我朝著嚮往去生活跟追逐,
我從來不覺得花多了錢在旅途上,
因為每追逐一段旅程,對我來說都是夢想,
雖然前往嚮往的路充滿坎坷,
我仍甘之如飴並披荊斬棘,即使傷痕累累也不覺得可惜。
「作家」是我的工作,我必須靠寫作演講生活,
每一段字句我都是用心琢磨,
每一張照片我都盡力拍到最好,
每交的一篇稿都是對自己專業的交代,
每一場演講都是用盡力氣去分享,
寫作從來不是天生就會,
而是一點一滴的累積,學著把故事用文字帶入人心,不是流水經歷,也可能是轉變別人的一段可能。
最終我說,同一份工作,有人睜眼做,有人閉眼做,人生也一樣,有人睜眼活,有人閉眼活。
旅行教會我,不往後看,不為未來擔憂,能把眼前日子活好,就好。
世代對隔閡,也不需要拼命的對立才能找解答,彼此溫暖的陪伴,才是最好的答案。
#嘉義布袋 #厝味碧沙街 #我好可愛 #自拍棒是男友